教师阅读如何平衡“精”和“博”?| 每周一问
“每周一问”第257期
“每周一问”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,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、教学技巧心得,讨论教育热点话题,实现共同成长。
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,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,欢迎积极留言讨论。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《人民教育》杂志!
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亲爱的老师,最近您读书了吗?关于教师阅读,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,那就是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。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才能精益求精,广泛涉猎其他学科、领域的书籍才能扩展视野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上周的【每周一问】中,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,快来看看吧~
每周一问
教师阅读如何平衡“精”和“博”?
@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怡园路小学 王秀德:见字如面,行知若攀
广揽博取,让读书成为生活常态。作为教师,天然与书相近,而买书、读书、教书,更是我的生活常态;只要力所能及,不论历史人文还是科普文摘,信马由缰地自由涉猎,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。所谓见字如面,读书对教师的意义,是凭借文字的桥梁,聆听生命的呼喊;所谓开卷有益,读书对教师的意义,是扩展认知的边界,抵达双脚不能到达的远方。
惟精惟一,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。作为教师,必须“干一行爱一行”,自觉走向专业,成为教学上的“明白人”。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、风起云涌的教育变革、多元复杂的信息冲击,都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,对此,我们只有积极应对,在“阅读、实践、反思”的循环中成就专业深度。即便是习以为常的教材,但当我们领会编者意图,理清学情所在,读懂课标陈述的时候,我们也已经走在专业成熟的路上。
@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五小学 杨洁玲:阅读有“度”, 心中有数
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要想教会学生知识、解除学生疑惑,还需老师自身素质过硬。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,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,经常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,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,一问三不知,很难做到让学生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。
精耕细阅,读出厚度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,老师必须深耕,多阅读本专业的书,让自己具有深厚的教学“功力”,在实践中调整教学方式,不断精进,做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老师。
广泛涉猎,读出宽度。时代在发展,学生接触的领域越来越多,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,跨学科学习、项目式学习等学习形式的出现,课堂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。老师要想真正做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,就得广泛涉猎,拓宽自身的知识面,做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师。
@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:书卷有大美,适合以持之
术业专攻有侧重。备课、上课要用到的教参、教材、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类书籍,一定要仔细研读,为目标教学指引方向。我是一位语文老师,文学、古诗词类专业名著要精读,夯实自己的文学素养;涉及学科间交叉融合的知识,可大致了解。
兴趣爱好取不同。个人喜好不同,对文本的选择也因人而异。感兴趣的内容,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、深究,自然就会精读;兴趣之外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选择泛读,重点筛选,去其糟粕,留下精华。
名家经典多吸纳。经典类书籍,最好精读。它们之所以能流传,是经受了时代文明的推敲,其中必有值得一读的地方。若开始读不明白,可以先泛读。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,了解越来越深之后,有了启发,就会从中发现精髓。
@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王红:先“博”再“约”,阅读乐在其中
“博”阅读,铺就阅读版图。广泛大量地阅读,就好比打仗的时候攻城略地,开疆拓土,这样的阅读越多越好。我对心理学、家庭教育、传统文化领域特别感兴趣,阅读了这些领域的经典之作,反复揣摩体味,用之于生活和教育实践,感觉处理问题时就有比较开阔的视角,避免一叶障目。
“精”阅读,垫高专业堡垒。广泛阅读的基础上,一定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点,这样的点越聚焦越能瞄准靶心。工作中我会聚焦一个问题,去留心收集我所能找到的全部资料,融会贯通,沉醉其中其乐无穷。这样能确保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储备,也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辩证看待别人的研究。
@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官亭镇南李岗小学 张润泽:深度分析分层次,张弛有度好状态
就我本人而言,首先,我会对自己的现有状态进行深度分析,把自己想读的书分出轻重缓急。
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我发现自己的习作指导专业知识不足,于是那段时间我读的是习作指导方面专业知识的书。等最重要、最紧急的书读完后,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状态来决定下一步读哪种类型的书,如果感觉自己不累,那我会继续读专业类书籍来填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空白,如果感觉自己有些劳累,我会选择阅读其它类型的书来拓展视野。其它类型的书读完后,继续读专业书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,如此螺旋上升。
就像弹簧一样,让自己张弛有度,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,在教育教学领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同时也让自己紧跟社会发展步伐,拓展自己的视野。
@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学校 代艳:打破教师阅读壁垒,成为广博的阅读者
“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把锤子,你眼里的所有东西都像钉子”,只专于自己学科领域的阅读者,最终会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教师要博览群书,打破阅读的边界,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型教师。
先博而后精,拓宽阅读的广度。教师要多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,广泛地涉猎各类知识,积累多样化的经验,创造更多可能。广泛阅读后的深度阅读,可以发现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打破对已有知识的固化认识,以一种全新的视野重新理解“旧知”。
合理分配时间,保持持续阅读。工作时间可以用于专业阅读,获取最新的教育理念、方法等;休息时间可用于非专业领域的阅读,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,形成跨学科思维。
组建阅读圈,打破认知壁垒。与读友分享交流阅读心得,既可以让自己的理解走向精深,又能汲取读友们新的思考和建议,丰富自己的阅读。
@广西省梧州市长洲区新兴二路小学 种嘉:教师阅读如何平衡“精”和“博”?
1. 针对需求,有的放矢
我平时会根据自己工作以及教学需要,适当选择自己需要补充知识的部分,进行精准学习。例如:我现在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,对于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理解方面,需要大量知识储备。我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儿童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的书籍,给自己做知识补充。同时,由于一年级语文更侧重识字、认字方面的教学,我也会阅读关于字理的书籍,让自己教学上能增加更多内涵以及趣味性。
2. 消遣放松,广泛涉猎
老师要充实自己,仅仅阅读教学类书籍是完全不够的。要给学生一杯水,教师自身必须是滔滔不绝的江河。为了拓展语文课本身的深度,我会挤出时间阅读历史、小说、科幻、散文等各个方面的书籍。在备课的时候,遇到能纵向或者横向延伸的知识点,我也会及时查资料补充,一来能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,二来也能让自己多学一点东西。
@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:广吸精取,不同书籍要有不同的阅读方式
对于老师而言,阅读是提升自我修养的必经之路,但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,对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十分重要。我认为攸关专业知识要既“精”且“博”,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要不断学习与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、吸收前沿的教育理念、更新教学手段等,与此类相关的知识要多听多看多记,下功夫去研究;闲情偶记类书目可“泛”而“博”,文字是每位书写者的心血与馈赠,虽立意有高下之分,知识却无贵贱之别,闲暇之余,多看一些自己喜爱的闲情偶记,浮光掠影般的阅读,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。
@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:精度钓鱼,泛读捕鱼
捕鱼式读书——泛读,追求读书的种类多和丰富性。为人师表,平时在和学生的接触中,我们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,要多渠道捕捉各种各样的书,汲取精神的养料。
钓鱼式读书——精读,追求深读,享受过程。作为语文老师,要想对文学作品有深度的解读,老师首先需要去知人论世,去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、主题意蕴,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来一次思维的碰撞。
每周幸运微友
本期的【每周一问】,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《人民教育》杂志,分别是@种嘉、@覃渝、@杨洁玲。恭喜这三位老师,杂志会在近期寄出,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!(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,感谢!)
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,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!(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,标题醒目、语言精练更佳,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,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!)
教师阅读既要促进专业成长,也要提升个人素养,对不同类型、不同特点的读物采取特定的阅读方式,方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。
感谢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!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【每周一问】的回答中,贡献您的育人智慧,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!
【每周一问】等您来答!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:
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,而是体力与脑力的相互结合。在日常的教学中,您怎样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?欢迎分享您的经验。
每周一问
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?
亦可留言「推荐问题+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」(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,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《人民教育》杂志)。
微信编辑|谭希
推荐阅读
①读好书,善读书,优质阅读方能成就教师专业成长,《人民教育》赠书活动来啦!②“有意义、有意思、有可能”的教育什么模样?| 关注
③培养孩子的“幸福力”,是家长给孩子最大的底气!| 荐读
④以“高质量教育公平”国家战略回应时代挑战 | 关注
欢迎订阅
①扫码订阅2023年《人民教育》杂志
②关注“人民教育”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,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